大賽介紹: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,每月為一期,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(fā)放獎勵。 展開
的確,隨著股市的上漲,所有賺到錢的人都難免有些飄飄然。Marketwatch專欄作家Jonathan Clements總結了投資者在牛市里常常會有的七個“幻覺”:
1、“我打敗了市場”
在牛市中,購買小票的收益率可以輕松打敗受大盤藍籌影響很大的標普500等基準指數(shù)。但人們往往會忽視,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。小票在牛市中可以漲得飛快,在回調時也是“急先鋒”。
沒有合適的保護策略,你或許可以在上漲時跑贏市場,但也可能在回調中跑輸市場。
2、我賺了很多錢,我是炒股達人
自2009年以來,美國股市的價格翻了3倍,所以過去六年中許多做美股的人都可能賺錢。但“我們卻總是將這歸因為個人能力”,加州大學金融教授Brad Barber稱。
而且隨著股價日益走高,人們賺得越多,信心就越強烈,風險偏好就越大。但常識告訴我們,股價越高,風險就越大。在風險最高的時候選擇冒險,這就是為什么牛市里很多人也會虧錢的重要原因。
3、“都是央行的錯”
當我們投資虧損的時候會怎么做?我們很少會反思自己,總是將“罪責”推給他人。類似的理由還有很多:“都是空頭的錯”,“都是希臘的錯”。
阿拉斯加Anchorage大學金融學教授、《投資心理學》作者John Nofsinger就提到人們的普遍心態(tài):“如果幾年債券收益率很好,這是因為我們的投資決策‘很明智’。但當債市走熊時,那一定是‘美聯(lián)儲的錯’?!?/span>
4、“我的資產(chǎn)增長了不少”
這可能是真的。但增長的部分有多少是來自于你的新增儲蓄,又有多少來自你的投資收益,許多投資者可能并沒認真算過。
5、“這只是浮虧”
如果我們的股票從10塊錢跌到8塊,我們顯然就虧錢了。但許多投資者卻不這么看。
加州圣克拉拉大學金融教授Meir Statman表示:“人們覺得賬面浮虧和實際虧損不一樣,因為他們總覺得股價還有可能反彈回來?!?/span>
那么當我們真的賣掉這只股票之后會怎么樣呢?我們會悄悄的將它從大腦里“剔除”,然后向周圍的人夸耀,我的每只股票都盈利了。
6、“我買它是為了分散投資”
當某個投資品的表現(xiàn)不及我們的預期,我們通常會將其重新分類。比如黃金的價格在2011年9月之前的10年中翻了7倍,但之后卻跌去了三分之一。
怎么辦?我們會把它從“能幫我賺錢”的投資類別里刪除,將其轉至“避險類資產(chǎn)”,然后安慰自己“如果再來一場金融危機,它就會表現(xiàn)不錯”。
7、“這一次,我能成功逃頂”
從馬后炮的角度,市場的頂部和底部總是一目了然。所以我們總覺得自己能夠預見到下一次轉折的來臨。但事實卻并非如此。
Statman表示:“我們現(xiàn)在能輕易發(fā)現(xiàn)2009年3月曾是市場的底部,但如果身臨其境,你卻看不清楚廬山真面目。”
文章很精彩?轉發(fā)給需要的朋友吧